就在阿里賣掉銀泰之時,永輝超市清倉了中百集團,給出了理由是盤活資產,進一步聚焦主業,所幸的是9月以來,中百股價已暴漲180%,永輝賣了一個好價錢。
阿里已經下定決心,將發展重心重新收攏至電商,當前我國國企改革的一個重點也是聚焦主業,要求國有企業不斷提高核心業務的競爭能力。
此一時,彼一時,目前,企業的增長已從過去的機遇型增長向以內生能力為核心的戰略性成長轉型,需要企業心無旁鶩,沉下心來做好主業,利用基于長遠目標基礎上的一系列中長期投資疊加所形成的系統優勢,做好主業。
當前聚焦主業成主旋律,對于行業巨頭來說,各個企業有各自的發展策略與節奏,不要去學別人,不能被表面現象所誘導,要走自己的路,術有專攻,業有所長,這就是戰略定力。
目前我國經濟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存量市場遠大于增量市場,需要集中公司所有的資源和能力不斷地深耕主業,不斷提高公司在該領域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三、新零售的未來
新零售,簡單地說,就是利用大數據等技術,去給傳統零售業態進行改造,有三大要點:數據驅動,線上線下融合,物流整合。各個環節緊密結合,數字化重構“人貨場”。
新零售誕生于2016年,當時,拼多多剛成立不久,短視頻和直播電商還未興起,京東仍然沒有盈利,新零售概念持續爆火,馬云,雷軍、劉強東等行業大佬相繼在公開場合發表觀點對新零售非??春茫铝闶郛敃r成為阿里、京東爭搶的增量賽道。
在當時,傳統實體生意被電商沖擊,急切地想擁抱電商重獲增長;而電商行業當時陷入獲客成本高,在流量焦慮當中,電商相信線下有寶藏,傳統商超們也覺得互聯網有魔力。
“新零售”代表了阿里在零售業的野心,也是阿里認為自己在電商、支付、物流、云服務之外需要補足的最后一塊零售拼圖。
為此,10前阿里花巨資將國內第一個赴港上市的傳統百貨銀泰收入囊中,作為新零售戰略的試驗田,使命就是為實體商業和數字商業結合探路,之后還入股或收購了三江購物、聯華超市、居然之家、高鑫零售(大潤發)等。
確實,銀泰被納入阿里的體系后,進一步實現了數字化轉型:銀泰線上實現了喵街APP、“銀泰百貨”微信小程序、“銀泰百貨”支付寶小程序等全渠道銷售,數字化會員突破4000萬。
同時,為了踐行新零售,阿里還孵化了以 “生鮮超市 + 餐飲體驗 + 線上業務倉儲” 為一體的盒馬,消費者既可以通過線上下單購買,也可以去線下消費即時購物。
銀泰一進入阿里,就背負了新零售的太多使命,比如跟淘天進行線上線下品牌聯動、向集團互通用戶數據畫像等等,但無奈沒有形成很好的戰略協同效應。對于出售銀泰,阿里的解釋是整合業務資源、優化新零售結構,從而更好地布局新零售戰略,以應對市場的變化和未來的挑戰,并不認為是阿里戰略上的失誤。
但事實是,銀泰代表著阿里的新零售,不計虧損賣掉銀泰,標志著阿里的新零售的結束,起碼是,阿里階段性放棄新零售,阿里出售銀泰是其將更多資源和精力投入到電商業務、跨境電商中的重要步驟。
不錯,當時,馬云預測,未來將沒有線上線下之分, 傳統電商也會被新零售所取代。但馬云不是神,不僅新零售預測有誤,就是菜鳥,馬云初期給予的定位也有偏差,這是菜鳥今天還趕不上京東物流的原因之一。
業內有人認為,阿里押注新零售,戰略上錯失了另一大機會——短視頻戰爭,如果當時阿里全力進軍短視頻,那么,今天的阿里可能力壓抖音,最起碼也是勢均力敵,不會錯失內容電商為主的短視頻時代。
但過去十年的新零售嘗試并非一無所獲,對阿里來說,線下零售渠道幫阿里補足了服飾和快消類目以外的3C、日用品和生鮮類目,培養用戶使用線上支付(支付寶)的習慣,這些年來,阿里業務版圖的豐富、業績的上漲,也有新零售的部分功勞。
更為重要的是,使阿里認清了零售業的根本——是對供需匹配的訴求,無論是新物種盒馬,還是傳統零售巨頭的數字化改造,本質上并沒能突破傳統零售的商業邏輯。
線下超市的供應鏈更豐富,但是沒有價格優勢,與前兩年電商的低價戰略不匹配,同時,近兩年興起的即時零售業態,與百貨商超的模式結合得更順滑。從國內渠道趨勢看,線下渠道在過去多年受到線上渠道的擠壓呈現負增長,但今年起非常堅挺地回到1.8%的正增長,電商巨頭在幫商超們完成線上化轉型之后,價值逐漸降低。
同時也包括對于“消費升級”的理解誤差,隨著消費趨勢變遷,消費者需求的日益細分和多元化,對線上線下零售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來自小業態和折扣店等新的模式以及區域性零售商在激烈的競爭格局下贏得消費者,它們聚焦當地市場,讓消費者對產品認可,對價格認可,同時對服務也認可。
零售的本質是讓供需更好的對接,山姆打遍中國無敵手,主要依托于特色化供給帶來的低價供應鏈。供應鏈的優勢是成本,如何利用產業帶源頭廠家的價格優勢,從供給端驅動才是根本的出路。
阿里在錯判之后,放棄新零售概念,但并沒有放棄線上線下融合新模式的探索,不久前,1688在鄭州機場開了一家“1688河南選品中心”,就是這一探索的具體表現,核心是便宜。
或許,零售本就不分線上線下、新舊零售,能為用戶提供價廉物美的商品、能讓公司保持盈利,就是好零售。
如果說,阿里的新零售戰略當初崛起就是時代的產物,那么,現在的業務收縮,也是時代的必然,與其說阿里的新零售結束了,不如說戰場早已不在這里了,阿里放棄銀泰,線下戰場轉移了。
結語:商界有這樣的說法,“贏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比如諾基亞,品質再好,卻錯過了數字化時代。對于阿里,可以這樣說,時代不同,趨勢也在變化,如今不再是無限拓寬邊界的好時代,保住主業、順勢而為才是當下最好的商業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