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世界發展史,總有后來者向世界霸主發起挑戰,從而打破原有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不用諱言,今天崛起的中國,正在向美國建立的不公平的世界秩序發起挑戰,而這種舊秩序的打破,新秩序的建立,也許是合作的雙贏,也許是零和博弈,這要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怎么做。
商場如戰場,對于中國快遞業界來說,目前順豐的龍頭地位無人能撼動,不久的將來呢?就會有公司向其發出挑戰,而這已有端倪,那就是中通,雖然一個是直營,一個是加盟,但都作為第三方物流,在完善生態的旗幟下,二者終有一戰,作為守成的順豐,作為挑戰者的中通,當前都有什么樣的優劣勢呢?會以怎么樣的方式“碰撞”呢?讓我們談幾點個人看法。
一、盈利能力不分伯仲
在全球快遞行業中,中國無疑是當之無愧的領軍者,而中通,作為“四通一達”中成立最晚,但發展勢頭最好,業務量始終位居行業第一的加盟制快遞公司,一直被業界認為有望趕超順豐。
2023年,中通快遞以全年302億件、日均8274萬包裹量位列第一,以超過80億元的凈利潤和超過30%的同比增速繼續領跑行業,被稱為中國最賺錢的快遞公司,作為快遞一哥的順豐,盈利能力被中通超越,中通CFO自豪地說:中通比順豐更掙錢。
于是,中通,越來越多地被業界,甚至是社會,拿來與順豐對比,尤其是在2021年中通利潤首次超過順豐的背景下。如果單從業務規模上來看,中通事實上已經是國內民營快遞的一哥,最近三年的市場占比更是一直在20%左右,而順豐只有有9%。
論賺錢,中通近年很有一手的,早在2022年,中通的凈利潤為66.59億元,同比增長41.6%,這個利潤轉化力就與順豐相當,攤薄每股美國存托股凈收益為人民幣8.36元,增長44.1%。
與順豐控股相比,中通快遞的營收規模,僅為順豐的七分之一,但凈利潤與順豐控股差不多,在有些季度,還超過了順豐控股。順豐去年凈利潤實現82.3億,然而其中有賣豐網和投極兔的收益。
順豐巔峰時凈利潤實現過100億,而中通,作為最有可能突破100億業績的快遞公司,與順豐的差距正在縮小,有證券公司樂觀估計中通2024-2026年歸母公司凈利潤分別為105.26億元、120.10億元、136.55億元。不過,中通在現階段只能通過低走量,靠一單單更低利潤的疊加,才維持著在利潤總量上和順豐不分伯仲。
規模是利潤的基礎,中通快遞去年完成了驚人的302億件業務量,不僅是行業第一,而且是世界第一,而行業第一已保持了9年,并且與第二名的差距很大,積累了足夠的戰略緩沖期。
更重要的是這一目標實現的速度在加快:中通從0到每年100億件,用了17年,從100億到200億用了兩年,而從200億到310億僅用了一年,中通規模效應的優勢日益凸顯,處于競爭的有利位置。
中通的配送體驗其實一點都不比京東物流和順豐快遞差,最近國家郵政局最新發布72小時妥投率較高的品牌一個是順豐速運、一個就是中通快遞,這也是近年來中通的用戶人數還在不斷增加,市場占有率還在不斷走高的主要原因,中通高管重申,中通2024年業務量增長以15%至18%的指引。
再說盈利能力,二者模式不同,統計口徑有差異,中通快遞使用的是《美國公認會計準則》,而順豐用的是我們國內的準則。兩者在收入、成本和費用的確認上都有一定的差異。
但中通快遞真的不是靠算賬超過了順豐控股的盈利能力的,凈資產收益率不會騙人,中通快遞的凈資產收益率,大部分年份還是比順豐控股的表現好,毛利率更是遠超順豐控股,一個不可否定的事實是中通已是順豐不可小覷的對手。
對于順豐來說,最要命的是中通的利潤超越,不是偶發,而是循序逐漸趕超的,也就是說,這一趕超,基礎很牢固。
早在2018年,順豐的總營收為中通的5.17倍,但中通的凈利潤與順豐的差距僅為1.73億元;到了2019年,這一差距進一步縮小至1.23億元;2021年中通凈利潤47.5億元,對比順豐凈利潤42.7億元,高出4.8億元:2022年、2023上面已說過,更是占優。
順豐曾在2021年一季度出現近10億的罕見虧損,讓王衛不得不親自公開致歉,當然,這只是偶發現象,后來三個季度的業績證明了順豐還是有盈利能力的,但也說明了順豐稍有不慎,就可能落入虧損的泥沼。
營收規模不可與順豐同日而語,而凈利潤與順豐伯仲不分的中通,不僅彰顯了其在快遞行業的領先地位,也體現了其高效的運營和盈利能力,給順豐造成很大的壓力。
還有一點是,順豐的負債規模不斷攀升,財報顯示,2018-2022年,順豐的負債規模從347億元攀升至1186億元,資產負債率由上市初期的43.23%上升至2023年三季度末的54.57%,拿2021年來說,中通負債率為22.1%,而順豐為53.4%,兩者相差31.3%。
目前的順豐,真的是缺錢,今年在香港申請上市,并不是王衛所期待的“最好時機”,有“流血”上市之嫌,從某種程度上就是為了錢。在過去的4年間順豐共獲得凈利潤約258億,獲得的凈現金約742億,但是資本性支出達到了約800億,出現累計資金缺口約57億。
順豐近年在經營與籌資方面的現金流均不算理想,2023年前三季度,順豐控股的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為209.76億元,同比下滑13.95%;同期籌資活動的現金流為負數,-64.84億元;這反映了順豐控股近些年以借債為主的籌資方式已很難確保公司的資金需求。
而中通,在擴大市場規模的同時,現金流并沒有停滯,而是出現了明顯的改善,2022年,中通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為114.79億元,而2021年同期為人民幣72.2億元,一個財年就增加了近50億現金流,有強大現金流支撐的前提下,中通這些年的效率有明顯提升。
有分析稱,順豐2023年總的現金資源達到了約488億,債務規模更加龐大,總有息負債達到518億,凈現金為負數,達負的30億,意味著公司運行需要的現金已經全部依賴貸款了。
凈現金為負數并不意味著企業馬上出現流動性風險或進入危機狀態,但是到了必須解決的時候了,長期有息債務成為當前順豐資金來源的主力。對于順豐來說,資本支出長期高企,若無外部補充,單純依靠利潤留存,無以為繼,也會影響資金鏈,因此,為了捍衛當前地位對資金需求很迫切。
從市值比較,順豐在2016年借殼上市深圳A股,有過市值6000億的高點,但今天在2000億左右徘徊,近日股市的大漲,順豐也水漲船高,但中通快遞,截至2023年6月,市值已達1483.45億元。
2022年,中通快遞就被知名做空機構灰熊(Grizzly)公然做空,真所謂身正不怕影子斜,中通快遞第一時間通過官方渠道進行了回應:該報告并無依據,其包含許多錯誤、無根據的推測以及誤導性結論和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