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菜鳥、順豐、DIMBUY、淘派送集運、微集新世代等頭部玩家,還有眾多腰尾選手,泥沙俱下,良莠不齊,延誤、亂稱重、丟件等時有發生。
針對此,順豐宣布跨境集貨轉運平臺“順豐集運”全面升級,針對香港地區推出“全港可上門,最快當日達”的極致服務體驗;菜鳥推出“次日達,晚到必賠”服務,未在承諾時效內送達,菜鳥會主動向每筆訂單賠付至多60元人民幣。
香港相對內地省份,地方小,陸地面積僅約1110平米,常住人口約753萬,人口密度大,寫字樓和住宅高大且集中,又高度發達,對同城遞送有很大的需求,
7月1日,國內規模最大的第三方即配平臺順豐同城以“SoFast”品牌正式進入香港地區,預計至年底覆蓋全港。
大家知道,香港不僅是金融中心,航運中心,更是會展中心,香港著名的建筑之一就是會展中心,而會展需要物流服務的,在港打入會展物流也是內地快遞需要開拓的市場。
澳門舉辦的第二十九屆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MIF),京東快遞就作為大會物流服務商,為來自北京、香港、廣東、遼寧、浙江、青海等內地十余家參展企業提供包含展前、布展、撤展等全流程物流服務。
京東快遞還為國內參展廠商提供“暫進復出”寄遞方案,即幫助展商把參展原樣運至澳門參展,展覽完成后再復運回內地,并在特定期限內免納進口關稅,深得好評。
香港是世界窗口,會展之地,京東入局會展物流服務商,開了一個好頭,標志著在這一領域的突破。
可以肯定地說,隨著內地快遞物流的入駐,香港競爭將激烈起來,想占據一定的份額,需要不斷創新和優化服務,滿足消費者需求,各大入港的快遞公司已這樣做了,但是還不夠。
不可否認,香港市場高昂的物價和人工成本,給內地快遞的進港運營帶來了一定的壓力,順豐同城在香港招募騎士,每小時達300港元,因此,快遞布局香港,要解決水土不服的問題——末端人力短缺,倉儲成本居高不下等。
相對來說,香港對國內快遞品牌的認知度較低,短時間內實現盈利或達到預期的市場反響似乎不太容易,需要堅持長期主義,才能在香港打造成家喻戶曉的物流品牌。
如果你站在全球的角度來看,香港市場的開拓,不僅是香港,而是向全球進軍吹響的號角,你就會覺得這些挑戰不算什么。
三、作為跳板走世界
在跨境電商高速發展和政策的推動下,快遞企業掀起一波“出海潮”,快遞入局香港,也不失為出海的一步好棋,香港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龍頭,擁有與國際接軌和開放包容的優勢。
快遞出海,香港可為跳板,作為連接中國內地與國際市場的重要紐帶的香港,往往是其快遞企業國際化戰略落地不可或缺的一環,進軍香港市場,意味著其正在邁向國際市場,例如在香港歷練一年的美團,憑借在港的經驗,正準備涉足中東市場。
從地理位置來看,香港位于亞洲的中心,是連接東西方的重要樞紐,這種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香港成為企業要拓展海外業務需要的承接地,即有國際化的標準,還不需要很麻煩的流程程序,香港正是這樣的地方,快遞企業利用香港作為跳板,在與本地平臺競爭的同時積累國際化擴張的寶貴經驗,逐步擴大其國際化的品牌形象。
香港擁有天然良港,港口設施先進,貨物吞吐量巨大,航運業十分發達,再加上香港具備開放的經濟政策、健全的法律體系,所以,很多大廠把香港及周邊城市當作出海、國際化的橋梁,香港市場是內地企業與全球資本鏈接的橋梁,快遞開拓香港,是對香港快遞市場潛力的認可,也是國際化戰略的一部分。
快遞企業通過對香港市場的深耕,不僅有望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而且開啟境外業務的新探索,以香港為跳板,快遞龍頭有望將全渠道快遞服務體驗輻射到更多的海外市場。
在港跑通的多種業務模式下,使快遞企業出海的起點更高,阻礙更少,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市場環境有助于快遞企業打造自身的跨境物流、跨境配送體系。通過在香港市場的布局,企業可以積累跨境物流的運營經驗,提升企業在中國內地以外的市場運營能力,為未來的國際化發展奠定基礎。
如何在國際化市場中尋求差異化,是未來國內快遞突圍的關鍵,而香港,可作為國際市場差異化的實驗地,這也是快遞進軍香港背后的真實意圖,香港不僅與內地文化相近,更和國際接軌,是內地市場與海外市場的“雙向門戶”,無論是要向“內”深耕,還是向“外”拓展,都是內地企業鏈接內地與海外的最佳“跳板”。
正如菜鳥高管所說,在香港開通快遞標志著菜鳥國際化戰略的重要里程碑,標志著其全球物流網絡布局的進一步深化,有助于提升國際競爭力,香港這塊風水寶地,在順應國際化與物流出海的背景下,被慢慢挖掘到了。
我們相信,多數快遞品牌把香港當作“出海”戰略中重要一環,以此為跳板更好地“走出去”,哪怕經營成本高企,為了融入國際化市場,在產品和業務端接受全球消費者檢驗,也是值得的。進軍香港市場,或許就是下一個出海謀局的開始。
結語:今天的香港是購物天堂,明天的香港將是快遞的熱土,無論是境內知名電商,還是龍頭快遞,在香港的布局,無疑是做了打一場持久戰的準備,下一盤大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