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現代化,是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未來物流轉變的過程。推進物流現代化,對于提升國民經濟運行效率、推動經濟增長、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升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均具有重大意義。
當下,中國物流、快遞業現代化程度較低,需大力推進物流理念和模式現代化、物流基礎設施現代化、物流要素與技術裝備現代化、物流組織運營現代化、物流綠色化和物流制度現代化。
1、摒棄落后理念,轉變商業模式
無論是物流、快遞企業以及從業人員,還是政府主管部門,均需以先進理念來武裝自己。特別是物流、快遞企業,要摒棄落后的傳統觀念,代之以系統思維、創新精神、長遠眼光;政府則要將物流業發展放到整個人類文明的進程中去思考。
現代物流與傳統物流主要區別之一在于模式的不同。我國物流現代化需要根本性轉變商業模式,將以用戶為中心的商業模式替代傳統以企業自我為中心的商業模式,實現系統化、一體化、專業化。
2、強健基礎設施,加強結構優化
基礎設施是物流現代化的基石。目前,我國物流總體還存在物流網絡不完善、結構不合理,體系化不足等突出問題。要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結構優化,推動物流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社會協同,形成功能強大、規模合理、布局科學、技術先進、高效運行、安全可靠的物流基礎設施網絡。
農村物流網絡是我國物流現代化的短板。要加快完善農村物流、快遞、配送網絡體系,加強末端網點建設,構建發達的農村物流體系與城鄉一體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使得城鄉物資雙向高效流動,形成“鄉鄉有網點,村村有物流,農民好體驗”的局面。
3、圍繞核心要素,升級技術裝備
物流現代化是一個以“人”為中心的戰略。我國物流人力資源規模、結構、水平以及流動性均有很大不足,要大力加強物流學科和培訓體系建設,形成學歷教育、職業教育、社會培訓有機結合的多層次人力資源開發體系。
物流技術與裝備水平是物流業現代化的關鍵因素之一。我國要加快現代物流技術與裝備應用,對傳統技術裝備進行系統性改造與提升,不斷提升物流生產率水平。
物流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的靈魂。我國物流信息化總體水平落后于發達國家,關鍵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不足,信息共享、交換效率不高。
我國需要大力推進條碼、北斗定位、射頻等技術的集成應用,實現物流各環節的信息化和信息共享,推動物流全業務過程的透明化和供應鏈一體化管理,推動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在物流運營管理中的創新應用。
智能化是物流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的一種高層次應用,是物流現代化的主攻方向。我國物流智能化已經起步,正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要進一步推動物流業與數字化技術在全流程、供應鏈上的深度融合,全面推進物流業的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進程。
在物流標準化方面,我國物流標準化需要重點加強托盤、集裝箱等物流設施的標準化,包裝、裝卸搬運、運輸等作業流程的標準化以及物流單元編碼、物流節點編碼、電子面單等物流信息的標準化。
4、完善組織運營,推動提質增效
高質量、高效率的物流組織運營是物流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要加快推動物流企業優化流程和組織運營方式,推進設施、網絡、信息、流程的聯通,實現“適時、適地、適物、適人、適性”的物流服務。
高效供應鏈管理是物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要加快推進企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實現上下游和最終消費者共贏為目標,有效集成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業務流,實現企業間、企業和用戶間的無縫對接,推進供應鏈物流的最優化和持續變革。
推進物流與相關產業聯動同樣十分重要,要通過加快物流業與相關產業全方位對接和聯動,推進相關產業發展,為物流業自身發展創造更大空間。
持續創新是物流現代化的不竭動力,而創新的本質在于新思想的商業化。我國物流領域創新能力較弱,整體尚未進入創新引領階段,這也是我國之所以是物流大國而非物流強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強化物流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強理念、制度、服務、商業模式、組織、流程、管理和技術等一系列創新,使物流業創造更多價值來持續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應急物流能力是物流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要加快推進形成健全的應急保障機制、靈敏的預警反應機制、規范的應急轉換機制、穩妥的安全保密機制、良好的協調性和應急物資管理能力、完善的應急物流信息系統和數據庫、健全的應急物流職能部門,實現應急物流效率和應急保障能力的最大提升。
5、結合環境管理,實現綠色發展
我國高度重視綠色物流發展,在綠色采購、綠色運輸、綠色倉儲、綠色包裝、綠色配送、廢棄物回收等領域取得不小進展,但因綠色物流發展起步較晚,當前還存在一系列問題。
因此,亟待在未來發展中把環境管理導入物流系統,加快發展綠色采購、綠色運輸、綠色倉儲、綠色包裝、綠色配送等綠色快遞方式,完善回收物流和廢棄物物流系統。
要構建貫穿企業采購、生產、銷售、回收及廢棄物處理等環節的循環物流系統,引導企業以現代物流管理技術為手段,開展模式創新和服務升級。
同時,支持企業廣泛應用電子數據交換、準時制生產、配送規劃、綠色包裝、電動車、太陽能發電、物聯網等先進技術,以盡可能少的資源耗損、盡可能低的環境代價,實現物流效率和效益最大化。
6、完善機制體系,維護公平競爭
我國物流市場已初步建立,但還不成熟、不完善,信用缺失、壟斷行為、不正當競爭、市場封鎖、準入限制等問題比較突出。
我國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物流市場體系,完善市場規則,培育市場主體,優化市場結構,深化壟斷行業改革,抑制不正當競爭,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充滿生機、誠信有保障的現代物流市場體系。
物流現代化同樣離不開政府管理體制的現代化。物流管理體制現代化不是簡單的指政府機構調整,而是包含轉變思想觀念、完善法律制度、調整機構設置、優化行政程序、加強監督問責等多個方面,使法治、透明的政府與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市場有機結合。
我國物流管理體制經過近些年的持續探索,初步形成了綜合交通運輸管理體制,但離大物流管理體制還有較大距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
1974年生于浙江嵊州,1993年7月畢業于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4月獲北京交通大學經濟學博士,2002年4月至2004年5月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
2004年5月進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先后工作于社會發展研究部、產業經濟研究部,從事產業經濟、區域經濟和社會政策研究。2010年3月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出版了《邁向物流強國----中國物流業中長期發展戰略》 、《物流經濟分析》、《中國醫藥體制改革與發展》、《中國與全球資源治理》 等著作 。代表性論文有《物流強國的總體戰略設計》 、《中國物流業中長期發展戰略思路》 ,《中國產業中長期發展戰略問題》 ,《構建面向未來的國家物流系統》 ,《新時期深化鐵路體制改革思路》《促進中國制造業質量提升的對策建議》